对房屋质量通病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3-10-15      新闻来源:一览建工英才网

   

    之前消费者协会曾经发布过一份商品房的满意度调查报告,根据报告的真实调查数据显示有约40%的消费者民众反应国房屋质量的各种问题,对房屋质量方面的改造和维护剖有微词,而且通过物业公司也的确有进行过维修和补救,但是收获的效果甚微。

    尽管目前各级的建设厅、局的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都在大力的组织全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创全优工程”活动,虽然让创建精品工程成为了行业的主流现象,不过还是有大量的新闻和媒体报道出了不少的工程质量粗糙、低下的状况依旧还在上演,建筑的质量病症还存在这。

    我们不禁要思考了,这个房屋建筑的质量问题是怎么出来的?出来之后有没有什么很好的解决方法?为什么会成为全国的建筑业通病?

    既然要治病,那么总得先弄清楚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一览建工英才网通过采访施工现场的实际操作员工,以及大量的一线工程负责人,总结并且得出了以下5个原因。

    第一、各个建筑楼层尤其是写字楼的装修过于频繁。很多住宅还在毛坯房的时候,业主就在装饰装修的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员工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或者是自身缺乏了对于建筑行业的专业技能知识,于是对于原本无恙的房屋结构进行了破坏性的改造,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一些质量隐患。
    试问在很多一线城市的商业中心区,基本上每一年都会有新的公司成立,公司开业之前,自然会先把旧的环境进行彻头彻尾的大改造,次数多了,对于房屋质量的影响也就慢慢的多了。

    第二、由于目前社会的人工成本不断的增加,为了获取足够的利润,过度的压缩了工程的实际施工成本。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有一些业主单位为节省成本,找一些资质不高的设计单位做设计,或甚至直接的拿现成的图纸依葫芦画瓢。因为设计费用的压缩,缺乏对现场的实际结合,导致工程的先天不足。
    另外,除前述的设计问题外,在施工队伍的选择、材料的挑选等方面都大大缩水,导致工程质量得不到根本保障。

    第三、作为施工方,有一些施工单位的管理和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更有一些资质水平较低的施工团队,依旧停留在以经验为主的管理模式,在思想上对于工程的质量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在管理中又缺乏一定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没有能够监管到整个施工过程。
   
    第四、普遍存在着半手工化半机械化的建造方式。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还处于劳动力密集阶段,大多数的施工单位还主要通过人的经验和手工进行作业,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建筑队伍发展迅猛,施工一线充斥大量农民工,如果对他们缺乏技术培训或管理不够,易因施工技术力量薄弱,产生工程质量问题。

    第五、自然而然就是第三方的监督监管部门的放松警惕造成的。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裙带模式很难做到一刀切,在做好公关之后,很多的监理虽然挂名监理,但是经常在现场工作的时候“监”而不“理”,名不副实,对于工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漏、错地方也不严格把控,碍于人情和面子,对工程质量睁只眼闭只眼,能过则过,助长了质量问题的滋生。

    综上所述,当前房屋建筑质量问题尤其是涉及商品住宅的质量问题缺乏有效社会监督机制约束。购房人遭遇住房质量问题后,在与开发商、物业交涉的过程中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常因为投诉无门或处理不力,感到无力、无助。

    当普通的消费者积攒了十年的积蓄购买了一套住房,却发现了各式各样的安全隐患,如此消费者当然不买账了。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qq空间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网 MSN 腾讯微博
技术电话:0755-86153989  销售电话:0755-23184167 客服信箱:kefu@jgjob88.com